景觀的價值與設計
發布時間:2018-06-22 ????? 來源:未知?????作者:admin ????? 瀏覽量:
在設計中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?如果做設計抓不住重點,在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項目面前,我們毫無感覺的走過,這是很大的損失。抓不住最核心內容,產生不了有價值的東西,我們就是在浪費資源,虛度生命。因此,設計師的價值觀和品質認知非常重要。
與時代需求相關
如果大家能夠有犀利的眼光,每看到一個項目的時候,就會知道從哪個地方入手,哪些是最需要我們去解決的問題,而不是做些表面文章;或者甲方要什么,我們就給什么。當然設計沒有絕對的對與錯。對于同一個項目,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,但是總的來說,一個社會在一個時期還是有一定的價值取向。我們在這個時代要為甲方,為社會,為我們的國家解決什么問題。我們為什么要做景觀設計,我們為什么要從事這個職業?這些問題都與時代需求相關。
大家進入這個行業,都會接觸到一些地產項目。在全國各地,我們做過無數的地產項目。當然我不是說地產項目好或者不好,但過去我們往往熱追的是這樣一些精致景觀,我把它稱之為精致的利己主義景觀。這詞可能用得有些刻薄,所謂的利己主義,該如何理解呢?就是只為項目掙錢考慮的,為奪人眼球考慮的,而不是出于對社會、對環境、對整個系統去考慮的;不是為國家利益,也不為一個城市需要。項目精致,奢華,看起來光鮮漂亮,卻失去了應有的社會人文和生態價值。
許多的地產項目,大家看了都覺得了不起,做得非常精致。坦率地告訴大家,我不是很欣賞。原因是我們花了很多的錢和精力,把原本應該簡單、樸實的公共空間當成藝術品去對待,做出來無論從工藝還是從材料來看,都非常的完美和精致,可是并沒有公眾可參與的活動空間,沒有自由舒展的氛圍,更不用說什么生態生產生活了。人人都想住高檔社區。把便宜的東西也要搞得看起來高檔,這是什么價值觀?純粹的浮華與虛榮!回過頭看看我們在做什么?東方園林的項目,多是關于一個城市的大系統,大量地融入了水生態治理,自然保護和生態修復。
我們對社會的貢獻有多大?遠不是一些小品工程可以比擬的!那些被人追捧的精致小景觀,那些沒有任何的生態效益,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東西,不應該成為行業的主流價值觀。
我們當然不反對個人的設計愛好和選擇。設計的藝術性永遠重要,但同時也不能忘了我們的使命,我們要解決的是社會問題和地區的生態問題。還要解決民生和城市的經濟問題,盡管這些很少得到大家的關注,甚至難得到一些設計師的認可。原因是什么?因為我們做得簡單、粗放。因為大尺度的東西你不可能每一塊鋪裝,每一個細節都做的非常精致,把它們都磨得光光滑滑的。我們不可能,也不應該把景觀當成寶石去做。把景觀當鐘表珠寶去做,這是一個很大的認知誤區。
堅持樸實、簡約、解決實際問題的設計導向
精致的利己主義景觀也許是大眾所追捧的東西,但是簡單樸實的景觀,才能夠與自然融為一體。真正的好景觀總是默默地服務于我們的社會,我們的生活和大環境。雖然引不起大眾的重視,而是平凡樸實地存在著,這就是我們的宿命。也許有人認為這非常的可悲,但是我要告訴大家,你們是最偉大的,在這樣一個大環境里面,我們做到了既默默無聞,同時對生態付出了最大的努力。如果我們還追逐景觀的精致無比,何來這些貢獻?不要讓虛偽的景觀橫行霸道,而應該堅持發現問題,解決問題;在服務于社會、生活和生態的同時,追求屬于我們的藝術和價值觀。
在當下的社會條件下,我們應該堅持自己該做的,以樸實、簡約、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景觀去影響我們的行業。我們應該有自信,有堅守,有擔當,不為個人虛榮和利益所動。大家都知道林纓,她設計了越戰紀念碑,簡約又震撼,開創了新的現代主義景觀設計??蓮哪且院?,她選擇了一個人做那些細小的設計,不去別的公司打工也不愿意跟別人合伙,覺得我就做我的藝術才好。所以在越戰紀念碑之后,她鮮有令人有印象的作品出現。那么有才華和創造性的人,因為價值觀問題,沒有把自己和社會和整個國家聯系起來。她的景觀設計再也沒有大的突破,著實很可惜。
現在很多設計界的人士都在強調工匠精神,簡約樸實的景觀跟工匠精神是不矛盾的。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到大的景觀系統里面去,放眼大的尺度,針對社會的需求,解決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,來施展我們的才能。
大家可能又會問我,世界上好多國家都在評獎項,我們是否也應該多報幾個獎項試試?我從不關心什么獎不獎的,因為很多獲獎項目并不是真正的好項目。不管是從規劃的角度,還是從設計的角度,都是一些表面光鮮的東西居多。我的導師曾經是ASLA評委會的主席,他在給我們上課的時候最反對的就是畫效果圖。認為效果圖都是騙人的。但是評獎沒辦法,就只能根據圖片來做。在我們這個時代,真正好的項目、解決問題的項目都是很難得獎的,因為生態性、社會性、生活性強的項目,在藝術上有個性的項目都不屬于表面光鮮的范疇。我們作為景觀設計師應該具備怎樣的一種情懷,不要為了評獎而去工作,不要為所謂的名聲而付出你的青春,你應該為你認為有價值的事情去工作,去付出生命。
放眼大尺度、全尺度
前面說的精致的景觀一般都是小尺度,不需要跟別人合作,想做成什么樣子就做成什么樣子。這看起來很滿足,很爽吧?跟別人合作多難??!但是我得告訴大家,如果我們再沉迷于這種細小的景觀,我們真的沒有出息。這個社會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,有太多創造性的生活需要我們去設計!如果尺度永遠局限在小格局里,什么問題都解決不了。不管從社會還是從生態和藝術的角度,我們都不會有什么影響力。為什么說我們做風景園林的沒有做生態規劃和做建筑的人有底氣?因為它們是放開的大尺度;而我們總是在它們的下面做一些細小的事情,永遠跟不上別人的節奏。
你說你要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,但你只是在道路邊上種些樹,那能解決交通問題嗎。你想要解決海綿城市的問題,而做點雨水花園,那也無法從實質上改變現狀,因為這是空間和尺度的問題。我們要開拓眼界,不光是走向一個城市,甚至是走向國土,走向一個流域,才能夠真正解決生態和社會問題。改變城市水資源問題需要整個流域的生態建設;對整個國土資源的合理規劃,才能夠解決霧霾問題。所以尺度的問題非常重要。不管你是學什么的,都要站在更寬廣的尺度上看待這些問題。不要一做設計看到的就是紅線。紅線內外都是相互影響的,要從整個區域來看待一個場地,不然你永遠不知道這個場地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。
創造出內心最真實的景觀
我們很多時候處于一種矛盾的心態,似乎做任何設計都得和傳統掛鉤。我們有非常豐厚的歷史,很多領導就認為中國的東西一定要做成月亮門,一定要做成什么樣的屋頂……過去的歷史總是背在我們身上甩也甩不掉。我想說的是設計真的需要有創新性,特別是想要做出優秀的作品。沒有創新精神,無法做出好作品。如果你做的都是別人做過的,即是模仿或者抄襲。作為設計師,你的職責就是要表達出你內心最真實的景觀。創新是我們必須要遵循的鐵律。如果你不想創新,就想走別人的老路,那么在這個行業里你就永遠沒有出路。
該留下的一定要留下來
關于人天相離與天人合一的爭論。我們過去一直強調是天人合一,但天人合一常常給人以誤導,那就是:我們跟自然是一體的,我們是自然的,自然也是我們的。我們就成了替天行道,替天代言的人了。實際上,人的能力已經變得越來越大,破壞力也超出了想象。過去人的能力很小,幾百萬年以來人類跟大自然的沖突,遠遠沒有近兩三百年這么嚴峻。之前的幾百萬年。大自然跟我們很和諧,而現在人的力量比所有的動物的力量加起來還大不知道多少倍,我們可以把候鳥和猛獸全部消滅,甚至一顆原子彈就可以毀滅一個國家。
地球目前有96個國家,瓜分了所有的陸地。每個國家劃分為州、省、市,還有你的別墅,你的別墅里有前院后院,在這片地上你想干啥就干啥,那里面沒有猴子和老虎的空間,你不可能跟老虎和一些昆蟲生活在一起,不可能跟那些有害細菌生活在一起,所以說人和自然已經有了矛盾,存在沖突了。我為什么要提人天相離?自然界的很多土地我們應該把它們留給其他生物。比如說非洲,大家可能還沒去過非洲,我也沒去過。非洲是野生動物保護最好的地方,因為好多的自然保護區都圈起來了,不讓人進入,那么這就是一個野生動物的自然王國。非洲現在也在使勁開發和發展。我們也來到非洲為他們建高鐵修房子,如果有一天這片土地也變成現代化,那些野牛、豹子可能在我們的下一代就看不到了。動物都滅絕了,人呢?人類又會生存多久?
我最近查了一下地球和生物的發展史,有一段話令我很感動,過去大概有30億年生物在地球上的發展史,從海藻、苔蘚、地衣到昆蟲、動物,飛禽走獸,是它們的前仆后繼,才孕育了適合人類生存的地球環境。這個生態環境來之不易。在這30億年里有非常多的物種生長繁衍,有的淘汰和消失,有的為了物種的進化做出自我犧牲,這種循環往復才有了今天的人類和地球。人類至今也沒有超過700萬年,和30億年相比,和地球生命相比,簡直是滄海一粟。我們一定要格外珍惜。珍惜的途徑就是跟自然劃清界限。我們不要想著占領所有的地方,而是為自然盡量多留一些。我有時候會有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,如果這196個國家每一個國家都能留出三分之一土地不去受人類干預,我認為那樣才是與大自然真正的和諧相處。我去過神農架,這是我國最早和最大的自然保護區,但是現在的神農架簡直不像個樣子。里面建了許多的水電站、小鎮,導致了水斷流。沒有了水,鳥類也隨之消失,野生動物也存活不了。為了一點電,拿珍貴的水資源作為代價,也剝奪了動物們的生存環境。作為風景園林設計師,我希望大家有這種意識。如果我們做的每一個項目都有一定的保護措施,不要把所有的地方都人工化,不要把一切都設計了。盡量多保留一些原生植被、土地和水域,讓該留下的一定要留下來……
對于前面說的這么多問題,你我能做什么?第一就是要做好保護工作。大自然美得無法言語,太多美好的事物不是人工可以就造就的。人工復制和自然生長是截然不同的。我也喜歡藝術,也想做出符合自己精神需求的作品出來,但這終究無法跟大自然劃等號。到野外最大的樂趣就是能夠看到一些好的自然景觀,大家可能也知道我喜歡拍照,其實我是想關注和知道老天爺在一個地方留下了什么。這些能夠洗刷人的大腦,觸動人的心靈,為我們的設計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。這是老天爺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自然遺產。
保護荒野,珍惜最原始的美
關于荒野,我以前給大家講的比較少,但實際上這是我們的文化當中最缺失的一塊。人們總是認為荒野是雜亂無序的,被人遺棄的,其實荒野是最為珍貴的地球資源之一。一方面我們要重視人類的文化,另一方面我們要珍惜老天爺給我們留下來的最具原始美的場地。保護荒野是一個重要的課題,不光是在無人區,我們要盡可能的在城市里有些適當的地方有所作為。比如說紐約,好多地方沒被設計過,人也進不去,有些叢林就此得以留存,我覺得這對于現代化城市來說,有一些這樣的自然遺跡,從另一角度展現出城市的歷史厚度,訴說著這個城市與自然過往的關系。
滿足生活需求,更要尊重歷史,保護文化,積極創新
當然我們也不應忽視人類的生活需求,要根據人類的生存發展,在符合生態的條件下做出好作品;也不要忘了去關懷一些弱小和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?,F在不管是在西方還是中國,貧富差異越來越大,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,這也體現著人性:人會無止境地追求財富。社會總是不公平的,我們作為有知識、有文化的設計者應該多關注、常思考;把對自然,對婦孺的關愛在設計中好好體現出來。
要尊重歷史,保護文化,積極創新。有些六七十年代的建筑物構筑物,一些道路橋梁,似乎在我們的景觀中沒什么價值,算不上古董,但有歷史故事,記錄著人們在此地的生活經歷,有些就成了我們今天值得保護的東西。保護文化和傳承同等重要。
應該關愛土地,珍惜和巧用資源。我們做設計動輒就是幾十平方公里,千萬不要看幾眼就忙著低頭畫圖,也不管一張圖對土地能夠產生怎樣的影響,對資源造成多大的破壞和浪費。
看場地是體驗
景觀設計不只是形態的問題,也不只是空間的問題,更多時候要去解決生產、生態、生活中的問題。我們得認真研究每一個項目的關鍵問題在什么地方。項目的目的和意義在哪?一個敏感的設計師在拿到一個項目的時候,第一關注的不是做出一個什么樣的好形態,或是如何美觀、漂亮,而是想解決當地的一些具體實際問題。通過我們的設計能給經濟、文化、社會等各類問題帶來解決方案,這才是最關鍵的,也是判定我們成功的標志??赡苣切┪矍虻男螒B會讓我們迅速成名,但是成名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。
傳達情感和精神,也是設計非常重要的價值所在。如果一個設計師沒有情懷,對事物沒有很好的感受,是做不出好作品的。因此,設計師一定要到場地去切身感受,就是這個道理。土地給你什么樣的感受,你又會反饋給這片土地什么樣的設計??赡茉诳磮龅刂澳銢]有感覺,只有當你站在那個空間里面,你才會體會到這是關于什么的空間,是一個怎樣的項目。
可媒介,可共享
再來說幾句媒介景觀。前不久在北大我參加了一個論壇,演講嘉賓是我在美國念書時的老師瓊·納索爾教授,她是美國草原生態研究最早的開拓者。她講了一個內容:怎樣利用景觀這個媒介來和政府對話,跟城市對話,跟生態跟很多不同行業的人對話,這就是景觀的魅力,它跟農業、交通、建筑、水利、規劃、旅游、商業都息息相關。延伸到這些領域中去,讓景觀這個媒介的存在變得更有意義和份量。
作為一種資源,景觀的價值在于共享。城市、宗教、商業都可以共享景觀帶來的益處。特別是拉動周邊的商業地產旅游經濟。就像共享單車一樣,誰都可以用。我們做景觀就是要考慮多方面綜合利益的最大化,這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價值觀。
現在我們面臨著很多問題,有些問題大家可能會說我們無能為力,有些可能很容易解決。其實景觀還可以解決更多的問題,包括霧霾,完全可以從景觀的角度去著手。如果我們的景觀有了國土的概念,有區域經濟的概念,是能夠解決霧霾的,霧霾無非要解決產業布局的問題,通風走廊的問題,大氣回流的問題……這都和景觀有關。景觀也能夠解決水資源綜合利用的問題,這個我們已經在實踐了。我們的很多項目都有水污染亟待改善。雖然節流和污水治理我們可能介入不了,但我們可以從空間規劃上來解決水的相關問題。
如果城市內澇、交通這些問題都能讓景觀設計師參與,我想我們會貢獻更多的智慧。怎么樣讓我們的行業引領社會發展,給一個城市帶去和諧美好,那就是滲入到各個相關領域中去。不要拒絕對話,通過有效的引導和交流,讓這些領域變得更生態化。
提到交通,我要說,景觀也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交通提供好的方案。橋梁和高速公路也是空間關系的問題。北京為什么這么堵,就是因為交通規劃沒有景觀規劃師的參與。我們總是讓交通部門去解決所有的交通問題,所有的水問題也都讓水利工程師去解決,其實他們都需要景觀的參與,所以說我們可以通過多方的參與,從而貢獻和體現我們的價值。
如果城市內澇、交通這些問題都能讓景觀設計師參與,我想我們會貢獻更多的智慧。怎么樣讓我們的行業引領社會發展,給一個城市帶去和諧美好,那就是滲入到各個相關領域中去。不要拒絕對話,通過有效的引導和交流,讓這些領域變得更生態化。